1.小儿多汗是怎么回事啊?

2.总是头部出汗,动不动就一头湿湿的.但是头怕吹风

小儿多汗是怎么回事啊?

天气不热宝宝头出汗_天气不是很热宝宝头上冒汗

常遇到家长诉说小儿睡眠后即出汗,即使天气不热,也多汗,有的甚至达大汗淋漓的程度,特别是宝宝睡觉头部出汗厉害。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出汗多就是疾病的一种迹象,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可能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小孩多汗是什么原因?首先小孩比较爱动,这样汗就容易多。一般来说,出汗多是体虚的一种表现,白天稍稍活动后出汗,中医认为属气虚。晚上睡着以后出汗,称为“盗汗”,中医认为属阴虚。此外,还有因疾病导致多汗的情况。

如;缺钙的宝宝易患佝偻病,也会导致多汗,针对缺钙引起的多汗现象,家长可以给小孩吃儿童装的钙之缘片来补充的,化水喝的吸收快,而且它含有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又是经过超细化的,小孩吃了不会反胃或拉肚子,别的钙片就不好说了。小孩补钙没有维生素D是很难吸收的,我小孩以前不但汗多,晚上睡觉还很容易惊醒,后来给他吃了钙之缘片多汗的现象很快就改善了。小孩出汗要随时用干毛巾擦掉,或在背上垫一块小毛巾,避免汗湿衣裳而受凉感冒。

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护理。

1,夏天需常开窗,用电扇或开空调时,风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避免着凉

2,注意宝宝的衣着及盖被,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即可

3,父母还需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最好喂点淡盐水,可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较少的婴儿如果吃配方奶粉量比较大的,一般只需喂点开水就可以了。

4,宝宝皮肤娇嫩,汗液积聚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此时应给宝宝洗澡或擦浴,及时更换内衣、内裤。

身体虚弱的小儿,在白天过度活动后,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但深睡后汗逐渐消退。

1.佝偻病

患儿多见出汗,汗腺的分泌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直接联系,佝偻病小儿由于血钙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多汗。

2.小儿结核病

前半夜汗多,后半夜也多汗,称之为“盗汗”。同时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面孔潮红,消瘦,有的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低血糖

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

4.内分泌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多见学龄儿童,可表现为多汗、情绪急躁、食欲亢进而体重不增,心慌、心悸,甚至眼球突出等。

5.其他小儿急慢染性疾病

如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等。

小儿生理性多汗是正常的,如夏季气候炎热而多汗。婴幼儿刚入睡时,头颈部出汗,熟睡后汗就减少;游戏、跑跳后出汗多,冬天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室内空调温度过高。

总是头部出汗,动不动就一头湿湿的.但是头怕吹风

很多宝宝睡觉时,既使不热也会出汗,多见于额头。妈妈们对此非常担心。引起孩子多汗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于小儿生长发育快,新陈代射旺盛,体内产生的热量和废物相对比成人多,同时因小儿的肾脏发育尚末完善,故排泄废物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对小儿来说,除通过大小便排泄外,出汗也是一个重要的排泄途径,尤其需要通过汗液的蒸发来散发体内的热量。如果小儿平时吃得好,睡得香,白天精神活泼,那么夜间睡觉出汗就属于正常现象,妈妈们不用过多担心。 另外某些疾病也会引起小儿睡觉时出汗:如佝偻病,因此必须区分是正常的出汗还是疾病引起的出汗。患佝偻病的小儿,除夜间出汗外,还可有头发稀少、出牙迟、O型或X型腿、走路迟以及肋骨有串珠隆起等发育不良现象,这些患儿应多晒太阳,吃钙片和鱼肝油,必要时肌肉注射维生素D3。 补充: 造成幼儿多汗原因 中医的理论认为,汗为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皮肤表面而来的,而心又主血,因此有汗血同源的说法,出汗过多,气随汗出易成伤津耗气,甚至有损于心血。 小儿多汗症是指小儿在安静的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多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汗症有盗汗与自汗的分别,夜间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做活动即出较多者为自汗,好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小儿汗症的原因很多,如饮食不调、调护失宜、肠胃道病症的影响,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 以中医基本辩证法来分,可分为虚实两种,治法是完全不同的,所谓虚者补之,实则泻之,而不能一味以补药来治之。 俗话说“小孩子屁股三把火”,也就是小儿为纯阳之体,容易出汗(新陈代谢快,汗腺比较发达)。但汗有生理、病理之别,若因天气炎热、衣被过暖、吃奶过急,或是剧烈运动、惊吓恐惧等,均可导致汗出,这种情况不需治疗,只要适当减少衣物即可。 常见症状及治疗 小儿多汗常见的症状有两种 第一种 孩子发虚汗的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有时安静地坐着也会出汗,且出汗不只于头部,而是自颈至肚脐,运动时更厉害。此外,也容易疲劳、怕风、食欲不佳。可用玉屏风散加减、菊花、牡蛎、浮小麦、太子参等改善其症状。 第二种 属于“睡则汗出醒则汗止”,也就是睡觉时容易出汗,醒来时就不会出汗了。中医叫做阴虚盗汗。症状有面部偏红、嘴唇红,通常于下午开始掌心或足心会渐渐发热,睡觉不安稳、翻来覆去且易做梦,容易哭闹、生气,有时大便较为干燥不好解等。中医可用生脉饮加减、生地、石斛、芦根、茯苓……来治疗改善其症状。 另一种则是小儿饮食失调,特别是在现代这种美食文化的时代里,烧、烤、巧克力、速食充斥,有些不是小儿很能吸收的,过于摄取也可以造成小儿多汗。这种小儿口中易有异味,舌苔较为黄厚,大便干燥甚至有时容易解出羊屎便,且出汗部位“上至头、下至颈、不过胸”,也就是以头额心胸部位出汗较多,性情急躁好动、唇红口干、睡卧不安、手足心热,这种情况属于脾胃蕴热的实证,可服用一些消食化积、清热的中药、如深长 黄散、地骨皮、浮小麦、知母、糯稻根…… 中医调整幼儿体质 小儿汗症以虚实论治,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治疗汗症不可见汗止汗,应全面观察小儿的体质、症状、发症以及治疗情况。小儿汗症大部分的病程较久,所以一定要注重调整小儿体质,很多虽然属于虚症,但是实症也不在少数,更有一些虚实夹杂的,也就是两种情况同时出现。 治疗小儿多汗症常用的药膳或食疗包括: 参枣汤: 太子参15克、红枣30枚,加入清水约五碗至六碗煮汤,吃枣饮汤。边服一至二周。 莲桂汤 莲子(去皮、芯)、桂圆肉各15克,加入清水五碗煮汤,喝汤吃莲子和桂圆肉。连服二周。 参芪鱼汤 党参15克、黄芪15克、鱼肉切块约50克,煮汤加调味料后食鱼喝汤。每周二至三天,可连服二周。 桂芍参枣汤 桂枝6克、白芍9克、党参9克煎后取汁,再将白米50克和大枣30枚倒入汁中煮粥,可连服数周。 玉糯芡实粥 玉米粉30克、糯米40克,芡实15克,同煮成粥加糖后食用,连服五天为一疗程,可常吃。 腐芪鸡汤 炒豆腐皮几张约30克,洗净,黄芪一两,小公鸡一只,同煮汤,加调味料做汤常服用;也可将炒豆腐皮一张,洗净,以温水泡发后切条,用油炒,再加调味料食用。此方有养胃敛汗作用。 收汗汤 浮小麦、麻黄根各9克、凤凰衣9克,水煎服,用于各种汗症。 配合调理改善健康 除了以药膳或食疗改善幼儿多汗症外,平时日常生活也应注意一些事项,包括: 1、汗儿宜平日多做体能训练,适当地晒晒太阳、户外活动,都能增强体质。 2、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并注意病后调理。 3、汗儿应该勤换衣物,并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汗后应避免直接吹风。 4、家长坚持和中医师配合来调理小儿虚弱体质,以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