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是什么情况?
2.盖州市元宵音乐会主持词
盖州古城谚语杂谈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谚语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的一种俗语,是古代劳动人命的智慧结晶所在,短短的一句话里,包含了生活中的各种哲理,却十分简单易懂让人记忆深刻。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
一座盖州古城,千年文明佳话。“唐修塔,明修圈,清朝修的好寺院。先有上帝庙,后有盖州城。三山不显,五桥不现,一步两井,护城河绕盖州转”。由于盖州是座千年古城,很多古老的故事伴随着古老的建筑遗留了下来,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盖州本地的人物,有的是关于盖州地名的由来,有的是关于盖州古建筑的神话,有的是关于地方风俗色彩的民间谚语。盖州古城民间谚语里写着盖州人民的善良、朴实和正义,表达着祖辈的期盼,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
——题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是一个民族的经验、真理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具有的特定社会文化、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它具有风格上的口语化、表意上的群众化、内容上的知识化、认识上的哲理化等特性,为深厚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一幅风景和一份魅力。从典籍中有迹可寻:“唐修塔,明修圈,清朝修的好寺院。先有上帝庙,后有盖州城。三山不显,五桥不现,一步两井,护城河绕盖州转”。盖州古城,已有近2400多年的建城史、640多年的卫城史,现今流传于世的谚语浩如烟海,难以数计。它是历史文化过程中的一种结晶,璀璨夺目。
盖州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为辽东重镇。城市本意是城中之市,市早于城。盖州古城的“市”显然是承继上个朝代的发展。汉时候的平郭城是否有市,商业如何已经不得考察,从东汉班固《西都赋》和张衡的《西京赋》描写铺陈上看,市应是有门有墙的地方,市内有旗亭,有若干通道,夹道里是买东西的“肆”和“廛”。有长廊式的建筑称为列肆,卖东西的店铺称为廛。说明汉代的市是要在所规定的圜阓中进行交易。毕竟,除了农业税收之外,市场和商人是新的财源。而后那一个个朝代更迭、战争的年代,市能给我们留下的是那历经沧桑的建筑和浓郁的商业文化。
辽、金时期成为商贾云集之地。辽、金、元统治者需要满足享乐和扩大财富,手工业即便是不平衡发展,也会产生畸形的繁荣局面。官营的手工业占主要地位,用来满足战争所需物资的生产。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元朝的辽阳武备寺在盖州设置弓局和甲局,负责制造军队上用的弓箭和盔甲。铁兵器制造、马具的缝制是那个时期必不可少的,因而带来相关的手工业发展,如木、织造、造船、建筑等产业。围绕手工业发展,市又是不可或缺的载体。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都能买得到,米面、柴草、衣帽、纸札,样样都有专业经营,行业分工逐渐清晰,也促进了各业的专业分工。
据《盖平县志》记载:“县城池本明盖州卫城也。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改盖州为盖州卫。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指挥吴玉因旧土城修筑。九年(公元1376年),展筑南面,砖石包砌。周围五里八十八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阔一丈八尺。门三:东曰顺清,南曰广恩,西曰宁海。钟鼓楼在城中衢,今按其城周围七里零三步,城仍旧池淤;治城分东街、南街、东关、西关”。清时的盖州城东门名字不同于明时的名字,明时,东曰“明睙”。显然,清对字义为转视的“睙”是反感的,索性将其改成“顺清”。因盖州城没有北门,西门因海水侵近也关闭了,只剩下通往东关和通向南关的两条街算是兴旺的地界了。
据《盖州重修城东西楼记》中记载,古城盖州“烽堠墩台,森布丽列,控青齐,蔽全辽,三面扞敌”。由此可见,古城在军事上属于军事要塞,被称做“盖州套”。盖州又是辽南的交通要道,成为了商业兴盛的城镇是很方便的,在这里城市与商业的新型关系得到建立与发展,成为商业繁盛的城镇是必然的。
明清之际,盖州的手工业、商业初具规模。交通便利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古城人逐渐冲破了“要想富,男子力田女织布”,以及“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重农轻商传统观念,开始“求富于市”,注重以商业经营中寻求财富。明、清时盖州古城的街市便成熟起来了。新型的城镇最早出现在手工业集中发展的地方,或者出现在政治的中心、交通要道、运道咽喉、津渡重镇和军事要地。
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清改盖州为盖平县,隶属奉天府,实行旗民分治。县治包括明时的盖州、复州、金州三卫的疆界。全县设熊岳、安平、复兴、在城、方集、里仁、永宁、乐业、安居、新民、远来、岫岩12社,每社设十甲。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中小地主、商人、手工业作坊主数量也不断增加。自明、清始,盖州古城便充当着东北的开埠口岸角色。古城人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有儿坐盐店,强如做知县”,“要得富,久开铺”的重商意识。在盖州古城的东大街一直是明、清两代的商业繁盛之地,店铺林立,商贾会集,列市摆摊,热闹非常。当营口的港口还没有形成之前,南方的海船便从西河口溯大清河而上,停靠在盖州南关外的船舶码头,促成了盖州城经济的繁荣。
清代中叶,盖州古城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史料记载,清代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开放海禁后,大江南北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众商巨资注入,大力推进了盖州古城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城市化建设大规模的崛起。盖州福建会馆、三江会馆、山西会馆、山东会馆等四大会馆就是适时应运发展起来的。盛行的盖州古城是被人们总结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商业经营和资本运作的规律,“大道之行,利在其中”,它在大江南北各地客商的心目中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南关明清一条街是明清时期进入盖州古城区域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街,街市纵横,店铺林立,馆行簇聚,商贸发达,海河港埠,艨艟往来。经营商业要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和获利动机。各地商人从来不掩饰他们经商求利的目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利,谁愿早起”,无论坐贾行商都是为了图一个“利”,“寄迹尘市,日为锱铢”,“奔走江湖,希觅微利”。因此做商人就必须精于计算,“人情一匹马,买卖争分厘”,“五雀六燕,铢两相悉”,“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这些格言虽然充满锱铢必较的商业气息,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商人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一直坚持义利并重,要求这个“利”必须来得正当,手段必须合理,要符合“义”的规范,靠正当的手段发财。“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为此就必须讲求“诚”和“信”。
明清一条街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见证。盖州古城里有商铺街也有了发展。商业发展使得建筑范围和建筑体量也得到逐渐扩大,功能从单一趋向多元。商铺前店后场以及楼下为店,楼上为家的功能有了发挥。“利从诚中出,誉从信中来”,“平则人易客,信则公道着”。这样做了就是走正道,就是诚商正贾,就能够取得“上以济人,下以利己”的经营效果。否则,靠坑蒙拐骗,缺斤少两,以充好,欺行霸市来获利,虽能获得短期效益,却不能支持长久,此为诚商正贾所不齿。
今天,在盖州古城区南关大街保留下来的商业街还算完整。这条街的建筑是清末民初时的建筑,几经翻修仍能顽强地表现出商业的浓郁氛围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现存有30多处老建筑,包括商号、粮庄、盐庄、茶庄、布匹绸缎庄、皮行、药行、烟酒行、肉行、杂货铺、水果铺、木铺、席铺、纸笔铺、炮铺、饭店、酒店、花店、旅店等。多为清代及民国建筑,明代建筑所剩无几。东侧有17座,西侧有14座,其中有6座为二层阁楼。建筑大多为大木小式结构,青砖青瓦建在花岗岩石台阶上,有一些建筑还带有江南建筑的风格,几处洋门脸建筑也充斥其中,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可见昔日的繁华。“盖州城开三门,南曰广志、东曰明睙、西曰宁海、阙北门。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以西门逼近海岸,交通不便遂闭之”,所以南关、东关就成了进出城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对商品流通来说,商品交易是物质载体,人际融通才是其本质。因此,盖州古城商人历来注意人际关系,主张经商必须了解研究人。“出卖风云雷电,不如天地人和”,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在盖州城内,今天还保留着“茧市胡同”、“鱼市胡同”、“银市胡同”等,这样的带有“市、商”等痕迹的胡同名称。南关、东关是古老的商业街;这里有栉比的门店、五光十色的商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充斥着整个街道。古城实开两门,商民交易、店市都集中在这一带。农副产品进城,这里就成了集散地,成为物资交流的场所。溯大清河而上的南船货物大多在南关卸货,而来自东部山区的物产,运至城外的货物,则从东关进出的较多。诚然,通过这些人际公关活动,树立了盖州人良好的商业形象,“处处人情感,下雨好借伞”,“好店三年不换客,好客三年不换店”,“笑口常开,生意常来”,形成“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良性营销局面。
无独有偶,早些年在我们东北也流传一句顺口溜:“辽精、海怪、盖县人最坏!”。“辽惊海怪”是指辽阳人精明心眼多,海城人做事古怪;说到对我们盖县人的评价,则去掉了更多修饰语,说的直白露骨:“盖县人最怀! ”就是连一个小孩子都听得明明白白。这些自然也是外地人的评价。如今,我们盖州人听来,不会心生反感,更不会耿耿于怀,反而会沾沾自喜。这当然是和盖州人热情、好客、包容有关,不过细说起来,这句话也多少反映出盖州人的一些性格特点。纵观历史,盖州曾经是关东大地是重要的一个水陆码头,是一个贸易繁华的物资集散地。最辉煌时舳舻连天、商贾云集,士农工商齐聚此处,俨然也是一个文化、贸易的中心所在。
“隔面讲盘终有弊,当场唱价终无欺”,“买卖不成仁义在,留下好感待回头”。对此,盖州古城商谚有许多经验之谈。多彩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豪爽豪情豪气的盖州儿女,大山一样坚韧的性格,义薄云天,海洋一般宽广的胸怀,包容万千。可以说,朴实无华、淳厚善良的盖州人自诩曾经经历过繁华的大世面。正是:“你帮我,我帮你,你不帮我,我还帮你。我帮了你,你还毁我,那我就弄你。”这是自古以来形成的文化底蕴,无需大惊小怪。
“海纳百川,近悦远来!”凡到过盖州的异乡客人都会深有其感:盖州有山有水,有文有武,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历史有故事,而最最重要的是,盖州有素以“好客”闻名的的人民。如今,在外地人的眼里,会感觉到盖州人的直率、豪爽、待人热情、礼数周全。好客盖州,内心深处的记忆,那里的事,那里的人,那里的情。
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带着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成为反映着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真实的折射出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干打雷,不下雨”、“三秋不如一麦忙,三麦不如一秋长”、“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冬至饺子辞灶面,入伏中午吃凉面”、“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开当铺;五斗六斗叫街的,七斗八斗做官的,九斗十斗升仙的”。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间语言艺术形式,盖州民间方言歇后语必然蕴含着大量的盖州民间文化,印记着盖州地区老百姓们的日常社会生活活动。盖州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分为天气气象、节气农时、养生健身、习俗文化、童谣俗语等,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盖州是座口传遗产积淀厚实的文化古城,由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的盖州民间谚语,保留了盖州方言精华。许多民间谚语已经渐渐被遗忘,传统的谚语正逐渐退出现代人的生活。此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时代文化的变迁。
盖州古城文化,她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代又一代盖州人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结果,“乐山乐水、厚德厚道、开明开放、创新创业”的精神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任何一种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写照。作为非物质文化与进行信息交流工具的谚语,如同古老的歌谣一样,绵延千年而经久不衰。 无论是在古籍中保存的还是在民间流传的谚语,经过千百年的淘洗和演变,都深深地打上了盖州古城传统文化的烙印。
辽宁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是什么情况?
有人说母爱如一盏灯,照亮我们的路。是的,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如果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而我却说母爱如雨中的一把爱心伞,撑开了一个温馨的开始。
一天放学,我刚想回家,可今天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天,此时却乌去滚滚。忽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大雨像箭一样扑下来,之后,还打起一道水花,学校里的小池塘一下就装满了雨水,雷声时不时响起。
雨越下越大,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坏,心想:“哎,真是讨厌,又要淋湿了。”
放学了,我看到了妈妈,妈妈跑来了,拿着一把伞,她我撑开伞,回家时,我还唠叨着,为什么今天要下雨。
回到家里,妈妈全身湿淋淋的,没去洗澡,就直跑厨房给我做晚饭。
我洗完澡,无意看到了妈妈的脚。呀!妈妈的脚出血了。我进入了沉思,不一会,我才恍然大悟。
我问妈妈,“妈妈,是不是伤口被雨水打到了,然后出血了?”妈妈点点头。
那一刻,我哭了......
我觉得很惭愧,心怦怦直跳,我突然想起妈妈刚才在雨中,帮我背着书包,用身体温暖着我,保护着我,尽量不让我被无情地冷风吹到;也不让那像箭一样的雨打到我。
我的心,一下子,感觉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也许,雨中的那一把普普通通的蓝色挡雨伞,却是母爱的一个
盖州市元宵音乐会主持词
8月3日23时至4日凌晨,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营口盖州市、丹东凤城市、大连庄河市部分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截至8月4日9点时,鞍山地区紧急转移群众3.14万人。
辽宁省气象部门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施监测数据显示,4日5时许,岫岩县15个乡镇降雨量超过238毫米,其中,最大降雨量为岫岩县石灰窑镇,降雨量达到451毫米。岫岩当地连夜转移群众1.89万人。针对出现的强降雨,鞍山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鞍山地区紧急转移群众3.14万人。
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正在密切关注雨情发展,各地具体灾情正在统计。目前,强降雨仍在持续,辽宁省气象、国土部门针对上述地区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一级(红色)预警。
希望受灾地区人员平安无事。
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张: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合:大家好!
高:伴着《春节序曲》悠扬的旋律,我们分明感受到春光明媚,满园鸟语花香。
张:伴着《喜讯》欢庆的乐调,我们分明感悟到春华秋实,盖州充满希望。
高:万家灯火闹元宵,弦歌一曲写华章。
张:音乐盛会承春韵,和谐发展铸辉煌。
高:元宵佳节,我们把一台音乐会奉献给家乡父老,
张:祝全市人民家家团圆美满,幸福吉祥!
高:观众朋友,您刚才欣赏到的是交响乐《喜讯》和弦乐合奏《春节序曲》。
张:接下来请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
高:元宵佳节吃汤圆,团团圆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您瞧,那几位卖汤圆的来了。(男声四重唱《卖汤圆》)
张:春风吹拂,春雨滋润。新春伊始,万物向新。请欣赏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高: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请欣赏小提琴对奏《庆丰收》。(小提琴对奏《庆丰收》)
张:乡音重,乡情长,高歌一曲唱家乡。请欣赏女声独唱《帕米尔,我的家乡》。(女声独唱《帕米尔,我的家乡》)
高:帕米尔高原让人留恋,内蒙古大草原万马奔腾,更让人引发出无尽的畅想。请欣赏二胡协奏《草原畅想曲》。(二胡协奏《草原畅想曲》)
张:对母亲的情如山依水恋;对祖国的爱如山高水长。请欣赏男声独唱《祖国,慈祥的母亲》。(男声独唱《祖国,慈祥的母亲》)
高: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钢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同感受那优美的爱情故事。(钢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张:难忘今宵,今宵难忘,友谊地久天长。请欣赏铜管乐五重奏《友谊圆舞曲》。(铜管乐五重奏《友谊圆舞曲》)
高:崭新的春天,孩子们充满了欢声笑语,如早醒的小鸟雀跃枝头。请欣赏少儿小提琴齐奏《新春乐》。(少儿小提琴齐奏《新春乐》)
张:《新春乐》让我们沉浸于喜庆,那可爱的四只小天鹅更让春天的湖面多了几分柔美。请欣赏弦乐四重奏《四只小天鹅》。(弦乐四重奏《四只小天鹅》)
高:新春乐,喜临门,唢呐声声庆新春。请欣赏唢呐独奏《双喜临门》。(唢呐独奏《双喜临门》)
张:接下来请欣赏小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小提琴独奏《流浪者之歌》)
高:观众朋友们,为了给我们的音乐会助兴,也为了表现盖州百姓生活和谐美好、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几只晨练的队伍也走上了我们的'舞台,有请。(《晨练》)张:观众朋友们,《拉德斯基进行曲》又名《拍手曲》。下面就让我们在这首世界著名的交响乐中结束我们的音乐会,请欣赏。(交响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高:这是春天的序曲,这是春天的交响。
张:这是发展的旋律,这是和谐的乐章。
高:就让我们投入春天的怀抱,沐浴和风,沐浴春光。张:就让我们抓住春天的机遇,蕴蓄力量,播种希望。
高:盖州市20XX年元宵音乐会演出到此结束。合:观众朋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