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4年1月6日还没有寒潮,但是接下来是否有寒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一般来说,寒潮是指气温骤降、风力加强、天气寒冷并伴有雨雪等现象的大气过程。在中国,寒潮一般发生在冬季或早春时节,对农业、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截止到2024年1月6日还没有寒潮,但是接下来是否有寒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您想了解当前或未来某个时段的天气情况,建议您关注当地的气象预报或向相关部门咨询。
另外,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寒潮天气,我们可以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例如,注意保暖、增加营养、勤洗手、戴口罩等。此外,我们还可以关注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及时了解天气变化和应对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寒潮天气的保暖技巧
1、穿衣搭配:选择多层次的穿搭方式,内层可以选择吸汗速干的材料,中层可以选择保暖材料如羽绒、羊毛等,外层可以选择防风防水的外套。此外,注意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佩戴帽子、手套和保暖鞋袜等。
2、保持室内温暖:在家中可以使用暖气或电暖器来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但要注意安全使用,不要长时间使用过度加热设备。同时,可以关闭不必要的门窗,避免冷空气进入室内。
3、运动保暖:在室外运动时,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避免穿得过少或过多。运动后应及时更换干燥的衣服并喝热水以保持身体温暖。
4、饮食保暖: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汤、粥、火锅等,可以帮助身体保持温暖。同时要避免吃过多寒凉食物,如冰镇饮料、冰淇淋等。
先说说气温断崖式下降,预计未来几天,我国由北至南将迎来大范围降温,范围从内蒙古中部一直延续到广西,降温幅度普遍在6度以上,最高降温幅度甚至超过10度,届时这些降温区域,最低温度普遍达到零度。
再说说什么是寒潮,以及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预警信息。寒潮在不同国家的定义不尽相同,而且也并不是每一次降温都能称之为寒潮,普通的降温只能称之为“冷空气”。在我国,一般将24小时内气温下降8度及以上,或已经下降8度以上,且最低温度皆处在4度以下,才可定义为寒潮来袭,会发出蓝色预警。而24小时内如果气温下降12度及以上,或已经下降12度以上,则会发出寒潮**预警,同理气温下降16度以上,则会发出寒潮红色预警。
从寒潮的定义以及预警信息登记,再结合“降温预报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虽然本次气温断崖式下降会影响17个省区市,但这17个省区市中只有部分地区会发出“寒潮预警”,且都为最低级别的蓝色预警,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南区域。
结合此季节我国历年降温数据来看,本次寒潮就只是一次普通的冷空气南下,与所谓的“冷冬”概念并没有直接关系,比如像最近的2018年冬季,12月4日、12月24日,我国都出现了大规模寒潮,为此也都发出了寒潮预警,影响范围甚至远超当前17个省区市,但2018年并没有出现“冷冬”,且相比之下,今年的寒潮比往年来得要晚一些。
另外,冷冬概念主要是与拉尼娜现象有关,且影响范围不仅仅包含我国,虽然今年的拉尼娜现象已经宣告形成,但拉尼娜也只是一个统计性的概念,只能说增加冷冬概率,但不能作为冷冬的唯一依据。而且,拉尼娜导致的冷冬,主要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而本次寒潮由北至南,气温下降剧烈区域更多体现在中部,所以也不能与“冷冬”概念挂钩,两者根本就是不同的气象系统。
其实,每年这个季节,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基本都是先在西伯利亚生成,然后再组团南下,通过蒙古进入我国,如果冷空气强度不高,则基本会被阻挡在秦岭以北,而一旦冷空气强势,就会翻越秦岭,影响华中、华南地区,本次冷空气就属于“加强型”冷空气,但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时间早就到了。在地球公转,以及黄赤交角的影响下,西伯利亚地区此时的温度早就已经在零下25度左右了,低气温使该区域气压不断升高,最终形成冷气团,向低纬度压迫。
虽然本次寒潮与“冷冬”没有直接关系,甚至强度还要低于往年,但本次寒潮来临时间比较晚,影响范围比较靠南,所以南方地区要加强对寒潮的防范。因为南方地区遭遇寒潮时,因为雨雪增加,湿度大,极易导致路面结冰湿滑,且潮湿环境伴随寒潮时,体感温度会非常低,甚至比东北地区还要冷,所以要注意增添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