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年后回家乡 (五年级的作文)
2.天台有哪些特色的传统民俗
二十年后回家乡 (五年级的作文)
春天,我回到了告别了二十年的家乡。
坐在回家的车上,一路上看过来,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路边是一片田野和几座高山,而现在不是工厂就是高楼,而高山变得比以前更绿、更茂盛了。
我来到了家乡的村口,“啊!”顿时我呆了。
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前的泥路变成了柏油路,村中还建起了立交桥。房屋变成了大厦,房前屋后都有几块正方形的草坪和几排花,有的人家还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满了花草。高楼下是一个地下停车场。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
我看到了那条小河,河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着微风摆动着。有几棵特别长的柳条垂到了河面上。当微风吹过,河面上荡起了层层的波纹。树上有几个鸟巢,小鸟们唧唧喳喳得叫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在一条小路上,我碰见了小学时的好朋友——童杉杉,我对她喊了一声,她走过来立刻认出了我。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高兴极了!
她带着我来到她家,她家有了一幢别墅。我们谈了很多,也回忆起了许多往事。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童杉杉让我留下吃饭,我答应了。
我终于回到家了。父母正在吃饭,见到我高兴极了,热泪盈眶,紧紧地抱住了我。
天台有哪些特色的传统民俗
1、春节
大年初一“五味粥”春节早餐,各地风俗不一。天台城乡则是一律吃五味粥,所谓“五味粥”,就是白米、红枣、豆腐、红豆(赤豆)、芋艿五种合煮的粥。推究起来,源出于佛寺僧侣新年祈祷“五福”降临人间而煮此杂羹。五台素称“佛地”,土民多信佛教,这种习俗也就浸染开来,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到头,百姓能安居乐业。不过,这习俗的由来还得从元末说起,它是当地居民为了感谢朱元璋的义军攻占县城而诞生的粥,寓意是吃了它,就能招来“五福”。
而午餐是天台的特色小吃:“绞饼筒”,晚餐是饺子或混沌。
除了吃,在天台,每个人家孩子都要穿新衣服,新鞋……寓意“除旧迎新”,愿来年的生活更美好。这一天最幸运的要属孩子了,他们会得到大人们准备的压岁钱……。
还有,在本人家乡“洪畴”,还有一种特有的习惯,虽然它是一种封建“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但毕竟生了孩子也还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洪畴那边有这年生了个男孩,下一年的正月初一办“瓜子酒”的习惯。所谓“瓜子酒”,就是将自己准备好的年货摆出来招一些邻里、朋友、亲戚来吃自己精心准备的年货,以示庆祝。每年的这一天,办“瓜子酒”的人家会准备瓜子、花生、米泡糖这些传统年货,现在的人家也会准备糖果、果冻、水果罐头等一些新式年货。这一习俗,已经不止在洪畴、三合、坦头这一带盛行,就连与洪畴相邻的三门县境内的一些城镇也开始竞相举办。不过这一习俗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只在天台东南角才有。
而正月初三以后则和其他地方大体相同,是一些走亲戚看朋友之类的习俗。
2、元宵节
作为过年的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同样热闹非凡。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天台人 除了会吃羹外,还有特色的小吃“糊拉沸”,并将正月十四定为元宵节。不过这“糊拉沸”历史上还有一段故事:一个老艺人和其女儿在金兵的铁蹄下,逃到了天台城,但由于过度劳累而昏到在地,于是以为好心人家舀了一碗糊拉沸给其去吃了。吃了一会俩人便眼睛一亮,连连说道:“亮眼糊!亮眼糊!”从此天台人便好吃糊拉沸的习俗。
同其他地方一样,天台人也喜欢看元宵灯会,但也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习俗。在每年的元宵节上,天台、三门等台州整个地方都有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将一些小孩打扮成神仙的样子,然后放在“轿子”或彩车上,为闹元宵时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观赏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清明节
虽然天台人在清明节也祭拜祖先,扫墓,但天台人的祭品有所不同,烧了一些常规的食品,还有特有的清明饼和清明铰,其中它们外面的皮也比较特别。这些皮除了有糯米粉的成分,还有一种叫做“箐”的野菜,这种野菜植株较小,大约只有一株小青菜大小,但是却是真正的野味和绿色食品,也正是有箐的存在,清明饼的皮会是青绿色的。
3、 冬至
这虽然不是节日,但是它却是古代的天气预报员,它的到来就意味着寒冬真正的到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吃一些特色食品以表庆祝,但与其他地方不同,天台人的习惯不是吃汤圆,而是吃一种叫做“冬至圆”的糯米团。它的做法是先叫糯米粉和上水,然后做成球状,待其熟后,再加上一些甜的佐料使之覆盖在外面即可,这样具有天台特色的“冬至圆”就做好了。
5、喜迁新居的风俗习惯
与其它地方不同,天台从旧的住所搬住新家一般要请客吃饭。往往是摆几桌酒席,请上自己的朋友吃一顿,以示自己庆祝喜迁新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