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现象可以预测天气

2.月亮有光晕预兆什么

3.月相和天气的关系

4.怎么从月亮看天气?

5.如何预测天气变化

6.月球的几个小知识

7.超级月亮会带来怎么样的气候? 完整点

8.看月亮识天气科学吗

9.气象问题,月亮周围一圈彩虹啊

哪些现象可以预测天气

月亮位置逐日变化规律_月亮位置预测天气变化

好多谚语都可以预测的。。。比如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太阳或月亮周围出现的这种光圈叫“晕”,有的地方,人们叫它“枷”。太阳周围出现的光圈叫“日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圈叫“月晕”。

高空有时会出现一种卷层云,这种云白色半透明,有时像一层薄纱,有时像一团团乱丝,由一些形状不同的细小冰晶组成。当光线透过这些小冰晶的时候,各种光线折射和反射的程度有大有小,改变了它的方向。在太阳周围同一圆周上的冰晶,都能把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来,各个方向的光点连起来,就形成一个内红外紫的晕圈了。阳光比较强的时候,能看到两三种颜色;阳光比较弱的时候,只能见到白色。由于月光比较淡弱,看到的月晕,往往只是白色。

出现晕的时候,一般没什么风,天空飘浮着薄云。

晕的出现,预示着天气要有变化。因为形成晕的卷层云是一种降雨云系的前部,接着会出现高积云和高层云,再发展成雨层云,就要下雨了,而且常伴有大风。一般日晕下雨的可能性大,月晕多是刮风 。

还有就是星星眨眼,下雨不远。。。夜晚的时候星星眨眼的明显,说明空气中气流涌动比较厉害,容易形成降雨

月亮有光晕预兆什么

什么是月晕?

月晕不是天文现象而是地理现象,属于地理学领域的气象学。

在天气即将变化之前,我们有时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看到一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我们的光圈叫做“光晕”。太阳周围的光圈称为“日晕”,月球周围的光圈称为“月晕”。这是一种相当奇怪的气象现象。光晕的颜色一般是内红外紫。

光晕实际上是阳光或月光穿过卷层云时冰晶的折射或反射形成的。当光线打在卷层云中的冰晶上,经过两次折射后,会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种颜色的光,也就是光晕。日晕或月晕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的某种变化。一般日晕表示有下雨的可能,月晕表示有风。所以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日眩雨三夜,月眩风生午。”

天上有月晕是什么意思?

天文学家通过研究指出,那些出现在月球周围的“晕圈”其实是卷层云,即寒冷的空间遇到暖湿的空气,就会形成即将下雨的云。因为此时云层很冷,水滴被冻成了六边形的冰晶。夜晚月亮出现时,月光照射在那些六角形的冰晶上,形成月晕。

经过无数次的观测,天文学家发现,月晕一旦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即将发生变化。比如很可能会有大风天气,月晕上方缺口的方向就是大风的方向。有“月眩风吹,粉底润雨”之说。

但并不是每个月晕都会引起大风。月晕发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在翻滚的云层后面,中低云呈现什么样的发展。如果中低云继续发展,导致云量增加,云层增厚,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大风天气。无论是连续几天的“月晕”,还是一县之花的“月晕”,在判断即将到来的天气时,还要看“月晕”背后的中低云发展趋势。

月亮外面的红圈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月亮外面会有光圈。这是因为月光到达地球后会穿过大气层。如果观测者所在区域的对流层中有大量的水汽,会遮挡和散射月光,产生光晕。这也是观测光环可以预测风雨的原理。

在白光的可见光谱中,红色可见光的波长最长,相对较长的光波穿透性更好,所以到达观察者肉眼的红色可见光最多,看到的是红色光晕。红色有很强的可见光穿透力,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灯塔、尾灯、雾灯都做成红色的原因。

相关新闻

内蒙古海拉尔,有着梦幻般的月晕。

3月5日晚,内蒙古海拉尔的天空出现“月晕”。一轮明月被五颜六色的光晕环绕,十分壮观。“晕”是一种自然光学现象,是太阳或月亮的光线穿过高而薄的云层时,冰晶折射形成的彩色光圈。

月相和天气的关系

观月相 识天气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未来几日天气情况还不错,以多云为主。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适逢阴天,因为月亮的缺席,许多人颇感遗憾。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抬头看看夜空中是否有月亮、月亮的形状怎样,我们就能自己预测天气的阴晴了。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在绕地球运转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的

形状,这叫月相,形状取决于从地球上所能看见太阳照射月亮部分的大小,月亮跟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谚语云:“月生鸡眼天气变”。天上虽没有云,却见月身紧裹几圈小光环,形似“鸡眼”,这表明空气湿度开始增大,有利于雨云生成,而随着天空展布着丝状的卷云或薄纱般的卷层云,月亮周围映出视角半径较大的晕圈,表示高空水汽、冰晶继续增多,天气开始转坏。

还有一句谚语:“月明星稀天气好”。此时大气清朗干爽稳定,透明度高,尤其是在秋季,表明天气晴好。

当您在茶余饭后散步的时候,如果天空有月亮的话,不妨试着看月识一下天气,这样既可以领略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月色,又可探知天气的变化。一举两得,岂不乐哉!

怎么从月亮看天气?

北方就很准。有一篇课文你看看

《看云识天气》选自江苏省农业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二册(1965年出版),是朱泳 (yì)根据有关材料编写的。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要来临的时候,卷云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要转阴。接着,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着云看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新的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开始下降。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实践中掌握它们的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

如何预测天气变化

天地山川,奚足立法,然阴阳风雨晴晦关亲至巨,不可不知,今世之人多凭借气象部门预报而知晓,虽为方便,但亦有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获悉者,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疏忽大意,一旦失去科技服务,既无依赖,又无丝毫自然常识,岂不困滞路途。

乡间农夫腕无手表,可知一日时间;山林之人手无信息,善测天气变化:此依人不依物,依已不依他,实践经验使然。今为方便旅游者,特选择前人有验者集为一处,供参考。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又日"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所以在参考上述经验的同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当地的情况,作出较为额观的判断。

月球的几个小知识

1.关于月球的小知识(20字)

月球自西向东以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也围绕地球以逆时针方向公转。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相等,约为28个地球日。最终形成了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背面”始终背向地球的状态。

月球表面不刮风、不下雨、空中没有云层,没有任何天气变化。不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月球的天空一直是漆黑的。在月球上仰望星空,与在地球上相比会更璀璨;在月球背面看星星,会比在月球正面看更明亮。

扩展资料:

月球诞生的分裂说:

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

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极其古老,全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介于30--42亿年之间,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只限于个别地区出露的38亿年的古老变质岩,而太平洋洋底岩石的年龄极其年轻,完全与“分裂说”的理论相违背。

人民网-月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2.月球小知识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3.月亮的小常识

公转周期27.32日。 表面的最低温度是-183摄氏度。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

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

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

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月球表 云遮月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

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虽然很大,但不及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4.关于月球的小知识(20字)

月球自西向东以逆时针方向自转,同时也围绕地球以逆时针方向公转。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与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周期相等,约为28个地球日。最终形成了月球始终以“正面”朝向地球,“背面”始终背向地球的状态。

月球表面不刮风、不下雨、空中没有云层,没有任何天气变化。不论是白昼还是夜晚,月球的天空一直是漆黑的。

在月球上仰望星空,与在地球上相比会更璀璨;在月球背面看星星,会比在月球正面看更明亮。

扩展资料:

月球诞生的分裂说: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太平洋。

这一观点很快就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

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么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极其古老,全月球表面岩石的年龄介于30--42亿年之间,地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只限于个别地区出露的38亿年的古老变质岩,而太平洋洋底岩石的年龄极其年轻,完全与“分裂说”的理论相违背。人民网-月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5.月球的知识简短

1.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

2.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3.环形山这个名字最早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起的

4.月球上最深的环形山是牛顿环形山,深度为8788米

5.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

6.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温度最高+127℃,夜晚温度又可降低到-183℃。

7.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8.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

9.月海并不是海,它是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

10.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背面有3个,边缘地区4个,正面15个。

11.最大的月海叫“风暴洋”,有九个法国那么大。

6.月球小知识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是天然卫星。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

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

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

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

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

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

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

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

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

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

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

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7.有关月亮的知识有哪些

月球,俗称月亮,又称月,在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望舒,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略大于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1/81,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木卫一。

一般认为月亮形成于约45亿年前,即地球出现后的不久。有关它的起源有几种说,但没有一种能完全合理地作毫无破绽的解释,最被普遍认可的是大碰撞说,它设月球形成于地球与火星般大小的“忒伊亚”之间的一次巨大撞击。

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月球正面标记着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间夹杂着明亮和古老地壳的高地和明显的陨石坑。

从地球用肉眼观测,月球是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尽管它看起来非常明亮,但其表面实际很暗,反射率仅略高于旧沥青。

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容易被观测,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使它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历法、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词源:

中文的月为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月像一弯眉月的样子。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分析月的字型时说:月,阙也。人们经过观察,发现月圆的时间少,阙(弦月或眉月等)的时间多,于是就照眉月的样子创造出这个象形字。

在英语中月的专有名称是“the Moon”。该名词源于原始日耳曼语的“m?nōn”,在725年之前的古英语被称为"mōna",1135年为“mone”,大约在1380年变为“moone”,之后再变成现在的写法。

月球在现代英语的主要形容词是“lunar”,源自拉丁文的“Luna”。另一个比较不常用的形容词是“selenic”,则源自古希腊文的“Selene”(Σελ?νη),是衍生自字首“seleno-”(像是“selenography”)。

古希腊塞勒涅(Selene)和古罗马的狄安娜(Diana)或称辛西娅(Cynthia)的女神都是月球的名字。辛西娅和塞勒涅是反映月球处于不同轨道期如远月点、近月点的专门术名,狄安娜一名连接死亡,意指白天。

文化:

月球已经给予艺术和文学作品无数的灵感,它是许多视觉艺术、表演艺术、诗歌、散文和音乐艺术的主题。有5,000年历史的爱尔兰Knowth石刻,可能是被发现、最早的代表月球的描绘。

月球上明亮的高地和黑暗的海的对比,在不同的文化和民族中创造出不同的形象,像是月球上的人、兔子、野牛、嫦娥、、螃蟹和其它的等等。

在许多史前和古代的文化中,月球化身为月神,或其它超自然的现象和占星图的月亮,到今天仍然被继续传播。

搜狗百科–月球

8.关于月球的知识(7个)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

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

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nbsp;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

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飞过,也未击中月球。

nbsp;月球号探测器nbsp;从1958年至16年,前苏联发射24个月球号探测器,其中18个完成探测月球的任务。1959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2号,两天后飞抵月球,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

它载的科学仪器舱内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在撞击月球后便停止了工作。同年10月4日月球3号探测器飞往月球,3天后环绕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让人们首次看全了月球的面貌。

世界上率先在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是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它经过79小时的长途飞行之后,在月球的风暴洋附近着陆,用摄像机拍摄了月面照片。

这个探测器重1583千克,在到达距月面75千米时,重100千克的着陆舱与探测器本体分离,靠装在外面的自动充气气球缓慢着陆成功。10年9月12日发射的月球16号,9月20日在月面丰富海软着陆,第一次使用钻头集了120克月岩样口nbsp;,装入回收舱的密封容器里,于24日带回地球。

10年11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上天。17日在月面雨海着陆后,月球车1号下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

这辆月球车重756千克,长2.2米,宽1.6米,装有电视摄像机和核能源装置。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8千平方米月面地域,拍摄了200幅月球全景照片和20000多张月面照片,直到11年10月4日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

13年1月8日发射月球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考察取得更多成果。最后一个月球24号探测器于1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

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完成,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完整了。nbsp;徘徊者,勘测者探测器nbsp;美国继前苏联之后,先后发射了9个徘徊者号和7个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

徘徊者探测器样子像个大蜻蜓,长3米,两翼太阳能电池板展开4.75米。探测仪器装在前部,电视摄像机放在尾部。

勘测者探测器有3只脚,总重达1吨,装有当时最先进的探测设备。最初5个徘徊者探测器均无建树,直到1964年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

但由于电视摄像机出现故障,没有能够拍回照片。同年7月28日徘徊者7号发射成功,在月面云海着陆,拍摄到4308张月面特写照片。

随后1965年2月17日发射的徘徊者8号和3月24日发射的徘徊者9号,都在月球上着陆成功,并分别拍回7137张和5814张月面近景照片。1966年5月30日发射勘测者1号新型探测器,经过64小时的飞行,在月面风暴洋软着陆,向地面发回11150张月面照片。

到1968年1月1日发射的7个勘测者探测器中,有2个失败,5个成功。后来,美国又发射了5个月球轨道环行器,为阿波罗载人登月选择着陆地点提供探测数据。

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nbsp;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nbsp;月球距离地球平均为384,401公里。这段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0倍。

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月球直径为3476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11。

月球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面积稍小。月球的体积只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49。

月球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

9.关于月球的知识

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带(800 ~ 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即月壳(0~60公里)。由于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25公里和60公里深处。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上月幔(60~300公里)。在月球1000公里深处,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月球震源的位置位于600~1000公里的深度之间。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因此,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C。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800公里,25公里~60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在月壳的10公里,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

超级月亮会带来怎么样的气候? 完整点

专家说,“超级月亮”的潮汐力改变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近期冷暖空气南北进退和天气发生“转折”。根据测算,影响的概率为89%左右。如果近期高空受到影响,那么有可能会出现降水,甚至出现异常雨雪天气。

当复杂而开放的气候系统处于远离临界状态时,任何微小的外力扰动都有可能带来一场雪崩式的“蝴蝶效应”。

专家说,当月球接近地球时,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使地球温度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心的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的作用下,出现旋转式的滚动,结果产生磁场。这个“超巨”的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尽管天气系统的演变错综复杂,实质就是冷暖气团的强弱与进退,还有就是月球引潮力的周期变化引发的周期大气潮。据此推测,在月球的周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引潮力振动,因此不同的引潮力也“导演”了千变万化的天气和气候。

我们从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月相形态也会不一。专家说,利用月球形态也可预测天气、气 候。如“月儿仰,水渐涨;月儿侧,水无滴”、“上尖油盐下尖米”(指丰、歉年景)等,其意义也是根据月相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和气候。

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萧耐园告诉记者,所谓“超级月亮”就是说在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五)这天,地球受到月球的引潮力最大。而这样大的引潮力必定会引起天气的变化。

看月亮识天气科学吗

有一定的道理,这是我们祖先一直观察得出的经验。

就好比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朝霞的话,近几天天气肯定要变坏的,不信的话你自己可以仔细地观察记录下的,挺有意思的~

天气谚语四则

一、看天象识天气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这两句也可以用在月亮上,就是月亮像躺在河里的石头一样模模糊糊,若现若现的,明天天就有可能下雨~\(≧▽≦)/~啦啦啦

气象问题,月亮周围一圈彩虹啊

是月晕

又称“风圈”,月光被云层折射,在月亮周围形成光圈,可以做为天气变化预兆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在天气变化以前,我们有时会在太阳或月亮的周围,看到一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彩色或白色光圈,而且太阳光和月亮光也似乎暗淡了许多。

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把太阳或月亮周围出现的这种光圈叫“晕”。太阳周围出现的光圈叫“日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圈叫“月晕”。这是一种比较奇特的气象现象。晕圈的颜色一般是内红外紫的。

月晕——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成的光的现象。成彩色光环,内红外紫。

日晕或月晕的出现,往往预示着天气要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日晕预示下雨的可能性大,而月晕多预示着要刮风。所以,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月晕在古代称为 毛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