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震小常识

2.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

3.危险情况下怎样逃生?

防震小常识

粮库安全生产应急预案_粮库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防 震 知 识

一、地震是群灾之首

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 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从某种意义 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如果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如果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1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1995年1月17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另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较差。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错,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广大农村多属土、石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更差。据估计,地震若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

三、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水平高得多。我国的地震预报自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经过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同几个发达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许多预报成果,已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国上的规划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地震的中短期预报,目前仍处于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报,而对大多数复杂的地震尚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这就是当今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发生在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类最大钻探深度也仅在12千米以内,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一些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地球形变场等观测手段,间接推测或反演地壳内部变化。由于地表观测,难免混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噪声",干扰了微弱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宝贵信息。同时,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仅发生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台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使人们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强烈的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在百年或数百年以上,使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机会变得很少,认识与总结规律性就变得很困难。再者,地震短临预报,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民众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因此,发布地震预报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进而增加地震预报的难度。

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目前对地震预报研究仍处在经验性的探索阶段。

我国的地震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期预报有相当可信度;同时,对以10年左右为时间尺度的地震大形势的估计有一定准确性;对几 个月至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中期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占30一40%;对几小时以至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还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报,仅对某些类 型的地震,如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动有规律地发生,临震前微观和宏观前兆异常大量出现,才能作出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报;对震后趋势的预报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并在一些多地震 国家的地震现场实践,得到有关国家的称赞。

总之,目前我国的长中期预报水平稍高些而短临预报水平较低。可以相信,随着地震科学和各有关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的准确度将不断提高,人类最 终会攻克地震短临预报的难关。

四、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

当前,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也远未达到准确预报地震的水平。但是,人类也不能在地震灾害面前无所作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我国关?quot;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的综合防御道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一)地震监测预报

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家所孜孜以求和奋斗的目标。如l5年发生在海城7.3级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确的短临预报,使震区能及时地进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几万人的伤亡和4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1988年,经院批准颁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明确规定地震预报由省级人民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上报院。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短期或临震预报,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警报,井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也无权以任何形式承担和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从非正规途径得到的地震预报消息都是违反上述规定的,是误传或谣传,切忌盲目信谣传谣,或轻易取不必要的行动。

(二)震灾预防

震灾预防包括防震减灾立法,制定预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与加固,社会保险,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抗震防震能力。

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生次生的灾害而引起的。保证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在对地区和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搞好国土开发规划和重要工程的建设,使城镇和工程建设避开易造成地震灾害的不利地段,选择安全有利的场地,并明确规定重大项目等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其次要使新建工程和建筑物依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尤其是重大工程和核电站、水库堤坝、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更应如此。同时,还要做好震害预测工作,对没有达到抗震要求,而又要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应取加固措施。城镇生命线网络可以维护城市的正常功能,也可以让一座城市遭受灭顶之灾,绝不能马虎。

1994年院提出了我国未来10年的防震减灾目标:"在各级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抗震设防和加固是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达到减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三)地震应急反应

震灾抢险的实践表明,有无地震应急预案,其后果大不一样。如唐山7.8级地震前没有应急预案和救灾,当地无力指挥这样巨大灾害的救灾工作,而通讯网络的摧毁使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达6小时之久,紧急出动的数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又被桥断墩毁的滦河阻隔住,使灾区失去了最宝贵的抢险时间,大大加剧了灾民的伤亡:相反,1992年10月20日甘肃省天祝-景泰发生6.2级地震,由于震前有应急预案,并组织过演习,震后5分钟指挥人员就到达岗位,迅速带领各路人员、物资等开赴灾区。当省慰问团工作组开到震区时,伤员已得到救治,灾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院1995年172号令,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使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保证了防震减灾的顺利进行。目前,各级和有关部门正在完善当地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有了预案,不论发生什么突发性灾害,都心中有底,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为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减少伤亡和损失。

(四)地震救灾与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组织实施,有、有步骤、保质保量地搞好重建家园的工作。

五、如何做好防震自救

我省闽南地区长期坚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应变能力。在1994年9月16日东山海外发生7.3级地震时,尽管震感强烈,建筑物遭到破坏,但绝大多数人都能沉着应付,从而减少了人员的伤亡。相反,我省有的地方曾因地震谣传而盲目避震,造成无震也成灾的局面;而1992年11月26日在龙岩连城发生4.7级地震中,有290多人受伤,是由于缺乏防震知识,避震不当造成的。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学校要使用录像配合教育,制定好学校的防震预案,举行防震自救演习、明确疏散路线,对避震场所、应急物品存放位置等都应有预先安排,让师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一)沉着应付突发地震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走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万一大楼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时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而这?quot;生存空间"在坚实家俱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公共场所,如**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访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10年我国通海大地震现场抢救时发现,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门口附近,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当然,地震发生时如果是位于大门或窗户附近,而屋外又无高楼或危房倒塌覆压之险,还是应该立即跑出屋外的。唐山地震时,部分位于门窗附近,且行动敏捷的人适时逃出建筑物避震都获得成功。如铁路搬道房的一位工人,地震时正在工作间,距门只有2一3米的地方休息,当地面晃动时他立即外逃,到门口时已站立不住,他挣扎着爬向5米外的铁轨,这时回头一看,工作间已倒塌成废墟,本人庆幸没有伤及。这种因地制宜,从室内逃到室外的应急方法,与人们倡导的就近躲避原则并不矛盾。因为应急本身就是针对男;些来不及跑出室外的人而言的,而这些人也正是地震中可能遭到伤亡的主要对象。

天津市有一位干部,在唐山地震后向人们介绍他一家因地制宜遇震躲避的经验,很发人深思。当地震那天的夜晚,他因公宿于天津西郊某粮库的平房里,睡觉的位置正对着门。地震时他迅速跑到屋外,房顶虽然塌落了,他却安然无恙。而他爱人和两个孩子住在市中心的家中,地震时被突如其来的剧烈振动吓懵了,未敢从屋内跑出,急忙躲在家俱附近。据现场分析,如当时他们也向外逃跑,则十有八九会被附近楼房的砖块砸死。当这位干部全家相聚时,他感慨万千他说:"我从屋内跑出来拣了一条命,他们娘仨没有向外跑也躲过了险情,否则咱们很可能见不着面啦!"这事例生动地告诫我们:室内避震,是逃是躲需要因地制宜。

2.室外应急

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这时不要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经统计,在地震发生的那十几秒至一分钟时间内,人们进入建筑物被砸伤 的几率最大。如19年在江苏僳阳6.0级地震中,有80%重伤员和90%的死者是刚逃到门口或要进门时被砸或被压所致。要等地震危险期(约一分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这时即使家人、邻里、同学被压埋在废墟下,你还是可以抢救他们脱险的。

当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上碎块等,会飞落下来。在商店密集的闹市区,落下物更是多种多样,如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对人体的威胁相当大。住宅区的防护墙、石壁、土墙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顶上的瓦片也会飞落,烟囱也可能腰折倒塌。这些情况都要充分估计到。如果在街上行走时地震,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应该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如果地震时你在山坡上或悬崖下,这时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千万不能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沿着垂直滚石流方向奔跑,来不及时也可寻找山坡隆岗、暂躲在它的背后。地震时如果你处在有毒气体的化工厂厂区,这时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奔跑,如果伤员是氯气中毒,这时不要进行人工呼吸。

地震时,室外发生的事故相当多,桥梁可能垮塌,城市人行天桥和高层建筑都可能倒塌,地基可能下陷,油库可能燃起熊熊烈火,水库可能决堤,河水、湖水、海水可能淹没房屋,每次地震都有层出不穷的次生灾害并发,因此每个人都应根据不同情况,审时度势,取灵活的应急对策。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自救互救

强烈地震往往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区约80%的人员被压埋在废墟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受灾群众通过自救互救活动而脱险的。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的5.9级地震,房屋倒塌了不少,二万余人被压埋在废墟里,灾区人民迅速展开自救互救活动。结果不到2小时就将94%以上被埋的人员和大牲畜抢救出来,经过及时治疗生存率达到99.2%。

1. 自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中、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尽量想法逃离险境,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当几个人被压在一起,而周围又很容易倒塌时,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如果周围比较稳定的话,最好像排队似的一起出来,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脱险的人把一头打了结的绳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带丢给待脱险者,等脱险者把它系在身上后,拉他迅速脱险。

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性越大。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后一个星期,在某医院的废墟里挖出40多个仍然活着的婴儿。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是很有意义的。

地震中,在被压埋的期间里,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唐山地震时这类例子相当多。例如,有个小孩抱着枕头被压在废墟里,饿极了的时候,就用枕头里的高梁花充饥,坚持到获救为止。有一位居民被压埋后,靠饮用床下一盆未倒的洗脚水而生存下来。还有一位中年妇女,渴极了的时候饮自己排出的尿,一直坚持了十多天时间,终于得救。

一般情况下,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互救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在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中曾作过统计,震后20分钟内可以救出37.55%的遇难人员,救活率可达98.3%以上;1小时内,可救出85.8%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63.7%以下;若2小时内还救不出被砸压的人员,因窒息而死的人数上升到砸死人员的58.6%以上。所以,救人硬当先从最近处救起,只要是在最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抢救他们。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近处救人要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病员。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救人时要先呼唤,确知人还活着再下力去救,其目的与先救容易救的人一样,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形成一支强大的救人队伍。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流血者要及时止血,骨折者要作简单地包扎。在黑暗处呆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取手挖肩扛。若利用工具,如铲、铁杆、齿扒、锤子、凿子、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挖到人时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点点地抠。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鲁莽行事。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现场抢救中,力争及早除去伤员身上或伤肢的重物,立即固定伤肢,不要拉扯被压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抬伤员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体,以免造成伤员瘫痪,应用竹木床板、担架运送伤员。

(三)如何识别地震谣传

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防震减灾常识和科学分析能力,就能识别地震谣传,从而避免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识别地震谣传:

1.是否具有科学性。那些明显违反科学原理,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的"地震消息"必为地震谣传。例如,"某月某日将在某地发生某级地震"的说法肯定是地震谣传,因为当前地震预报水平不可能对地震作出如此准确的临震预报。又如,"地牛翻身"、闰年、闰月等说法因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也必为地震谣传。

2.是否符合我国地震预报规定和国际惯例。例如,"某某著名专家或研究机构预报的",这种消息必为地震谣传,因为按我国有关规定,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又如,"XX之音"或其它外国报刊报道中国某地将发生大地震之类的消息也肯定是谣传,因为联合国曾规定任何国家都无权进行跨国地震预报。

3.是否属牵强附会或盲目猜疑。例如,有人将天气变化或自然界其它异常现象说成是将要发生大地震的前兆.这类传言也不可信。

另外,当你听到地震谣传后,可以立即报告当地或地震部门,做到谣言止于智者

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

 做工作方案前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案例对比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公司将要做一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就要为上级准备几份工作方案以供参考,打开文档的时候却发现不知道写什么,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秸秆禁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改善环境质量,防止大气污染,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禁烧

 20xx年夏秋两季农作物收获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实行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

 (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1、秸秆还田。大力推广使用秸秆还田、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对水稻、小麦产区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对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机械化粉碎还田。

 2、秸秆饲料化运用。鼓励牛、羊养殖场(户)发展秸秆饲料,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喂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氨化技术。

 3、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可燃化利用。大力推广沼气、直燃发电和秸秆干馏、炭化和活化技术力争全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20%以上,夏季小麦适宜机械作业的地块还田率要达到100%。

 (三)切实做到低茬收割。麦茬控制在15公分以内,公路沿线两侧、高压输电线路两侧及易燃易爆场所100米以及田边、路边、渠边两侧和绿化带内,严禁堆放和焚烧秸秆,对不能有效利用的秸秆,要随收随清,固定堆放点,不留燃烧隐患。

 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3月上旬)

 1、制定秸秆禁烧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要求。

 2、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秸秆禁烧方面的宣传教育。

 3、建立乡、村禁烧网络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并落实工作责任。

 (二)禁烧阶段(5月至10月)

 1、成立镇秸秆禁烧督查组,对各村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2、实行挂村蹲点干部、村支部书记负责制。

 3、各村应充分发挥禁烧工作网络作用,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坚决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大力引导农民推广秸秆还田、沼气化利用、集中存放,统一处理等综合性措施。

 (三)考核阶段(6月30日前、10月30日前)

 1、认真总结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肯定成效,分析不足。

 2、镇取听实情、查资料、看现场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并将考核验收结果通报全乡。

 三、保障措施

 (一)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条幅、公开栏等方式开辟秸秆禁烧专栏,持续宣传,深入发动,造浓秸秆禁烧氛围,切实增强全社会秸秆禁烧意识。在夏秋收获时节,通过宣传车宣讲、在交通要道及人口密集区悬挂横幅、张贴秸秆禁烧通告,印制秸秆禁烧明白纸和宣传手册分发到各家各户等措施,做到禁烧政策送到门、公告贴到村、宣传资料送到户;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宣传,聘请老党员、老干部为宣传员,做好群众特别是种植大户的思想工作;组织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宣传家长不要焚烧秸秆。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确保做到秸秆禁烧家喻户晓、皆知。

 (二)构建禁烧网络。镇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沈斌同志任组长,陈华、肖尧同志任副组长,镇农业产业服务中心、镇生态环卫中心、各村民委员会、三川中学、龙王小学、两河小学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生态文化中心,由喻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制定禁烧方案和奖惩措施,下发禁烧文件,组建禁烧驻村工作队和防火巡逻队,设立举报电话,构建镇、村、组联动禁烧工作网络,严防死守,疏堵结合,坚决制止秸秆焚烧行为。

 (三)严格落实责任。镇与村、镇与包村干部、村与组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和工作要求。各村要将秸秆禁烧工作列入村规民约,明确要求禁止焚烧秸秆。镇取逐级分包责任制,做到片长包片、乡干部蹲点包村,村干部包到户、包地块,形成系统的禁烧工作责任体系。

 (四)加大执法力度。镇成立秸秆禁烧巡逻队,深入田间地头日夜开展不间断巡查,确保田间作业的收割机全部带有粉碎切割装置,做到有火必查、有烟必禁,确保秸秆禁烧工作取得实效。对违法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农户,予以劝导阻止;对屡教不改、阻挠执法、情节严重的,协调公安部门坚决给予严肃处理。

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工作责任,切实维护公共大气安全,促进辖区秸秆合理利用和镇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特制定实施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市各级的部署与要求,坚持“领导,部门联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明确职责,严格监管,完善联合执法、把秸秆禁烧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深入落实秸秆(垃圾)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辖区村、社区工作考核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各村(社区)、各单位要不断完善本地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出台落实相关补贴政策,进一步推进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禁烧时段:夏季5—7月份,秋季9—11月份。

 (二)禁烧范围:全镇范围内实行区域禁烧。划定重点区域:xx市划分的城区村(社区)、城郊村周围1公里内;xx国道、省道、县道和镇村主干道路等重要道路两侧1公里内,长江、清江、渔洋河沿岸2公里;xx市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油库、粮库、林地和重要通信、电力设施等周围1公里内。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镇人民落实镇一级秸秆禁烧工作主体责任,按照要求成立姚家店镇秸秆禁烧工作专班。由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何世友牵头负责,经发办、环保办、安全办、公安司法部门、综合执法中心等部门组成,全面负责辖区内秸秆禁烧组织领导、方案制定、巡查督查、考核奖惩等工作。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制定方案,成立秸秆禁烧专门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明确监管责任。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当年环保工作、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经发办、财政所、农业等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研究出台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落实扶持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大力发展和推广“秸秆综合还田”等技术,加大综合利用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三)严格落实责任。镇是镇秸秆禁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和完善秸秆禁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镇、村组和镇相关部门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对重点地段和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实行分片包干、专人负责、严防死守,坚决制止焚烧秸秆行为。对焚烧秸秆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分管领导、分包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焚烧秸秆的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等规定给予处罚;对故意纵火行为的,由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加强督查、检查。各村(社区)要组成巡查暗访组,明确巡查责任,深入各地昼夜巡查暗访;设立禁烧举报电话,及时查处焚烧行为,消除焚烧隐患。各村(社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止秸秆禁烧应急预案,明确责任领导,镇村组都要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对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加强督查。镇党委、镇成立督查组,适时对各乡镇的秸秆禁烧情况进行督查,对措施不到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的地方,将予以通报。

 (五)加强宣传引导。镇、各村(社区)和镇有关部门要及时制定秸秆禁烧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滚动宣传的平台,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规定。镇、村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镇农业、农机、农技等部门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取以会代训、科技下乡等形式,着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引导农民群众科学利用秸秆,把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变成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六)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从今年开始,市将制定专门的秸秆禁烧责任书,并由市制定秸秆禁烧责任书办法,由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相关考核。由市财政和镇财政分别出资,用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镇禁烧工作专班将根据市考核规定,结合姚家店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制定完善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奖惩措施,及时掌握禁烧工作动态,奖优罚劣。

 四、保障机制

 镇禁烧工作专班、经发办、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对秸秆禁烧工作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镇社会事务办要加强国道、省道等重要道路两侧秸秆禁烧宣传和巡查工作。

 镇安全办、环保办要负责秸秆焚烧重大安全生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

 镇公共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中心要负责收集、通报信息,强化日常巡查和执法检查,及时查处焚烧秸秆行为,要负责督导全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镇农机、农技、畜牧等机构的服务功能,推广普及有关技术,切实提高秸秆直接利用率。

 公安、司法部门要负责对蓄意焚烧秸秆且造成一定后果的行为及时予以严厉打击。对可能危及国家财产和群众生命安全的焚烧,要及时联系市消防部门做好灭火工作。

 1、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2、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焚烧秸秆形成的烟雾,造成空气能见度下降,可见范围降低,直接影响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人身安全。

 3、引发火灾。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一旦引发麦田大火,往往很难控制,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山林附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4、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秸秆焚烧也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焚烧秸秆破坏了这套生物系统的平衡,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了干旱,农作物的生长因而受到影响。

秸秆禁烧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为切实抓好今年的“三夏”工作,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顺利实现我镇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全面打好三夏硬仗,推动秸秆禁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我镇实际,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突出“抢”字抓夏收,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调拨足够农机数量,取多种措施,突击抢收,做到颗粒归仓。立足“早”字抓夏种,争取组织群众抢时播种、适墒下种、应种尽种,决不能出现秧等田现象,注重“好”字抓夏管,坚持落地,管字当头,宣传田管的重要性,为秋粮丰收打基础,落实“严”字抓禁烧,做到全镇禁烧期间不出现一个火点,一旦出现将严格查处。

 二、目标任务

 全镇完成小麦夏收总面积7.5万亩,完成夏种总面积7.5万亩,其中水稻4.8万亩、大豆0.5万亩、玉米1.6万亩、其它作物0.6万亩。狠抓安全生产,实行秸秆禁烧,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并切实做好在地作物的夏管工作。

 (一)“三夏”工作

 1、积极行动,做好准备。各村(社区)要及早查看农田道路、收割时让大型收割机顺利通行,全面检查塘坝、沟渠、机泵等设施,及时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水稻插秧用水。

 2、发挥机械作用,抢收抢晒,确保颗粒归仓,按时完成夏收工作。今年夏收天气阴雨连绵给小麦收割带来很大难度,造成收割机械紧张,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调运大型收割机,确保在我镇作业机械不少于220台,为了应急我镇组织16台大型收割机成立了4个农机作业队,随时增援收割薄弱地段,在收割期间要灵活掌握随时观察天气,力争在5月31日开镰争取利用3—5天时间即6月5日前全面完成小麦收割任务。

 3、趁墒抢种,种好秋季作物。各村(社区)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作用,加快整地播种进度,努力扩大机耕机播面积,赶时间抢速度,适时播种,力争收获一块播种一块确保在6月25前全部完成夏种任务。为了搞好夏种一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搞好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特别是224省道两侧吴海、李庄、团结、要发展间作套种,二路两侧吴海、刘桥、郑庄要发展蔬菜、西瓜、果树种植,二要积极开展秋粮竞赛活动,确保我镇吴海、刘桥、张庄村千亩水稻及龚集、刘桥种植大户百亩水稻品种竞赛田,三要加大奖励土地流转力度,凡是当年新增连片50亩以上的大户除省市县奖励外镇每亩再奖励20元。四要适时适度引导农民把土地逐渐向大户转化,今年继续扶持吴海绿之海蔬菜专业合作社向南向东再流转土地500亩发展大棚西瓜种植,鼓励引导李庄、团结群众和外地能人在省道两侧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果树和中草药种植,五是在郑庄社区继续推广400亩水稻机械插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

 4、尽快着手做好夏管工作。要坚持落地,“管”字马上的原则,要注意防渍、防旱、防倒伏,同时高度重视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重点做好玉米螟、玉米粗缩病、稻蓟马、稻瘟病、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曲病等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5、取严格措施,确保“三夏”工作安全。各部门要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切实做好“三夏”各项安全工作,农业综合服务站全体人员要深入农机户家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活动,教育机手遵守安全操作规章,电管所要认真做好用电线路检修,消除事故隐患。公安部门及镇消防队加大防范力度,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动,及时处置突发事故及火灾的发生。镇安全生产办公室和交管站负责道路清障工作,224省道不准打场和晒粮,谢二路、谢桥煤矿、刘庄煤矿进井路只准晒粮不准打场,晒粮时不准设置木棍、酒瓶、石块等影响车辆通行,确保以上四条主干道路安全畅通。

 (二)秸秆禁烧工作

 1、禁烧时段;夏季5—6月、秋季9—11月。

 2、禁烧区域;全镇实行禁烧。

 3、工作措施

 (1)镇与各村(社区)签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目标责任书;各村(社区)对辖区内秸秆禁烧负总责,强化责任追究。对焚烧秸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追究包保责任人和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对焚烧当事人依法处罚。

 (2)实行包保责任制;今年秸秆禁烧实行包保责任制实行镇包村,村、队包到具体地块、具体生产道路,哪家地上的树被烧了由本户负责赔偿所有损失,这样既要求所有群众不但要管住自己也要看好别人。镇包村干部及班子成员是主要责任人,村书记、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尤其是阜淮铁路沿线、224省道沿线两公里以内的龚集、新桥、姜庄、郑庄、刘桥、吴海、李庄、团结、谢桥的书记主任一定要包到具体田块,要严防死守、坚决杜绝秸秆焚烧的发生。

 (3)建立奖惩机制;对禁烧期间没发生一个火点的对村支两委、包村干部、班子成员每人奖励300元,如发生一处火点扣除包村干部奖励并扣除村书记、主任各100元,发生两处火点扣除包村干部当月绩效工资,并扣除书记、主任奖励工资,三处以上责任人扣绩效工资500元,并给予党政纪处分,包点镇班子成员、包村干部给予相应处理。

 (4)成立组织;镇成立以镇长卜涛为组长,副镇长汤祎、刘胜林、吴培松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谢桥镇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督察组、宣传报道组、安全生产组、农业服务组、道路清障组、突发应急维稳小分队。

 (5)广泛宣传。各村(社区)和机关部门要利用广播、明白纸、标语、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宣传天气预报、秸秆禁烧、抢收抢种、生产技术等做到家喻户晓、皆知。特别是秸秆禁烧要求每个村要在主要交通路口悬挂两个以上横幅,在人员积聚处张贴十个以上标语。

 (6)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大力支持秸秆离田还田、秸秆机械粉碎旋耕还田、打捆。凡购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打捆机械的除享受国家、市县补贴外镇还给适当补贴(建议龚集、新桥、姜庄、郑庄、刘桥、吴海、李庄、团结、谢桥每个村购买1—2台打捆机,交给本村农机大户由村里统一使用)。大力开发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能源,推广秸秆微生物高温快速沤肥、秸秆饲料、养殖食用菌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引导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编织等加工业,凡是以秸秆为原材料生产工业用品并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镇根据投资规模大小给予1—10万元奖励。

 (7)加强服务。镇包村干部要集中精力进村入户,主动深入基层,想农民之所想、切实做好服务工作。特别是农业综合服务站每个人包两个村,指导推广使用收割、粉碎、旋耕、播种一体化机械和秸秆打捆技术,到田间地头要求机手收割小麦留茬高度不超过10厘米。

 (8)强化督促检查。各部门、各村(社区)要全力开展“三夏及秸秆禁烧”工作,期间镇将派督察组检查“三夏”和秸秆禁烧的各项工作,若发现工作不力、不尽职尽责,严肃处理,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危险情况下怎样逃生?

防 震 知 识

一、地震是群灾之首

破坏性地震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和损失,尤其是强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灾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 数达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经济损失每次达几十亿美元。据联合国统计,本世纪以来,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达260万,占全球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死亡总和的58%。从某种意义 上说,地震是群灾之首。

大地震如果发生在渺无人烟的地方是不会造成伤害的,如果发生在城市或农村的活,就会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筑物与重要工程也会遭至"破坏并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给人们造成严重灾害, 16年唐山大地震,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伤亡侧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救灾花了6亿多元,重建用了50亿元,而且在这之后长时间内,造成全国人民的恐震心理。1995年1月17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

二、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特别严重

我国地震灾害频度高,强度大,成灾率高,这是造成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原因。同时,我国民众防灾意识不高,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可多达数倍。另外,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基础设施,抗震性能较差。建国头20年中,多数建筑物和工程未考虑抗震设防,加之城市生命线管线纵横交错,埋设不合理,有的材料强度不够,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国多数城镇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潜在着很大的隐患。广大农村多属土、石结构建筑,抗震能力更差。据估计,地震若发生在我国工业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区,8级左右或7级左右以及5、6级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百亿元、数十亿元和数亿元人民币。

三、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今天,人们对地震预报成功的期望远比实际的预报水平高得多。我国的地震预报自1966年邢台地震开始,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经过地震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同几个发达国家一样,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许多预报成果,已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国上的规划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地震的中短期预报,目前仍处于对某些类型的地震,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报,而对大多数复杂的地震尚无法作出准确的预报。这就是当今地震预报的现状。

地震发生在数千米乃至数十千米以下的地壳中,目前人类最大钻探深度也仅在12千米以内,无法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只能通过在地壳表层布设一些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地球形变场等观测手段,间接推测或反演地壳内部变化。由于地表观测,难免混杂着气候、水文、人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噪声",干扰了微弱的来自地球内部的宝贵信息。同时,7级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仅发生十几次,且大多发生在没有前兆观测台网的海沟或人烟稀少的地区,使人们失去更多的实践机会;强烈的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在百年或数百年以上,使人们从事地震预报的实践机会变得很少,认识与总结规律性就变得很困难。再者,地震短临预报,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民众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因此,发布地震预报是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科学问题,进而增加地震预报的难度。

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目前对地震预报研究仍处在经验性的探索阶段。

我国的地震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地震预报研究方面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期预报有相当可信度;同时,对以10年左右为时间尺度的地震大形势的估计有一定准确性;对几 个月至几年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中期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占30一40%;对几小时以至几个月内将要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三要素还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报,仅对某些类 型的地震,如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动有规律地发生,临震前微观和宏观前兆异常大量出现,才能作出不同程度的短临预报;对震后趋势的预报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并在一些多地震 国家的地震现场实践,得到有关国家的称赞。

总之,目前我国的长中期预报水平稍高些而短临预报水平较低。可以相信,随着地震科学和各有关科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和现代技术的进步,地震预报的准确度将不断提高,人类最 终会攻克地震短临预报的难关。

四、减轻地震灾害的途径

当前,人类还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也远未达到准确预报地震的水平。但是,人类也不能在地震灾害面前无所作为,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我国关?quot;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的道路"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走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的综合防御道路,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一)地震监测预报

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做好地震短临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最经济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学家所孜孜以求和奋斗的目标。如l5年发生在海城7.3级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确的短临预报,使震区能及时地进行地震应急措施,及时地疏导群众撤离房屋,从而减少几万人的伤亡和4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1988年,经院批准颁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明确规定地震预报由省级人民批准,并适时向社会发布,同时上报院。已发布地震中期预报的地区,无论已经发布或尚未发布短期或临震预报,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情况紧急,当地市、县人民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警报,井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也无权以任何形式承担和发布涉及他国的地震预报。从非正规途径得到的地震预报消息都是违反上述规定的,是误传或谣传,切忌盲目信谣传谣,或轻易取不必要的行动。

(二)震灾预防

震灾预防包括防震减灾立法,制定预案,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与加固,社会保险,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的抗震防震能力。

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倒塌,以及伴生次生的灾害而引起的。保证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在对地区和建设场地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搞好国土开发规划和重要工程的建设,使城镇和工程建设避开易造成地震灾害的不利地段,选择安全有利的场地,并明确规定重大项目等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其次要使新建工程和建筑物依据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和设防,尤其是重大工程和核电站、水库堤坝、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生命线工程更应如此。同时,还要做好震害预测工作,对没有达到抗震要求,而又要长期使用的建筑物,应取加固措施。城镇生命线网络可以维护城市的正常功能,也可以让一座城市遭受灭顶之灾,绝不能马虎。

1994年院提出了我国未来10年的防震减灾目标:"在各级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抗震设防和加固是抗御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尽量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达到减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三)地震应急反应

震灾抢险的实践表明,有无地震应急预案,其后果大不一样。如唐山7.8级地震前没有应急预案和救灾,当地无力指挥这样巨大灾害的救灾工作,而通讯网络的摧毁使灾区与外界失去联系达6小时之久,紧急出动的数万名解放军指战员又被桥断墩毁的滦河阻隔住,使灾区失去了最宝贵的抢险时间,大大加剧了灾民的伤亡:相反,1992年10月20日甘肃省天祝-景泰发生6.2级地震,由于震前有应急预案,并组织过演习,震后5分钟指挥人员就到达岗位,迅速带领各路人员、物资等开赴灾区。当省慰问团工作组开到震区时,伤员已得到救治,灾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院1995年172号令,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使我国地震应急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保证了防震减灾的顺利进行。目前,各级和有关部门正在完善当地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有了预案,不论发生什么突发性灾害,都心中有底,不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从而为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减少伤亡和损失。

(四)地震救灾与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办法,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组织实施,有、有步骤、保质保量地搞好重建家园的工作。

五、如何做好防震自救

我省闽南地区长期坚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应变能力。在1994年9月16日东山海外发生7.3级地震时,尽管震感强烈,建筑物遭到破坏,但绝大多数人都能沉着应付,从而减少了人员的伤亡。相反,我省有的地方曾因地震谣传而盲目避震,造成无震也成灾的局面;而1992年11月26日在龙岩连城发生4.7级地震中,有290多人受伤,是由于缺乏防震知识,避震不当造成的。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学校要使用录像配合教育,制定好学校的防震预案,举行防震自救演习、明确疏散路线,对避震场所、应急物品存放位置等都应有预先安排,让师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一)沉着应付突发地震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走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万一大楼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时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而这?quot;生存空间"在坚实家俱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公共场所,如**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访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10年我国通海大地震现场抢救时发现,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门口附近,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挣扎出来,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当然,地震发生时如果是位于大门或窗户附近,而屋外又无高楼或危房倒塌覆压之险,还是应该立即跑出屋外的。唐山地震时,部分位于门窗附近,且行动敏捷的人适时逃出建筑物避震都获得成功。如铁路搬道房的一位工人,地震时正在工作间,距门只有2一3米的地方休息,当地面晃动时他立即外逃,到门口时已站立不住,他挣扎着爬向5米外的铁轨,这时回头一看,工作间已倒塌成废墟,本人庆幸没有伤及。这种因地制宜,从室内逃到室外的应急方法,与人们倡导的就近躲避原则并不矛盾。因为应急本身就是针对男;些来不及跑出室外的人而言的,而这些人也正是地震中可能遭到伤亡的主要对象。

天津市有一位干部,在唐山地震后向人们介绍他一家因地制宜遇震躲避的经验,很发人深思。当地震那天的夜晚,他因公宿于天津西郊某粮库的平房里,睡觉的位置正对着门。地震时他迅速跑到屋外,房顶虽然塌落了,他却安然无恙。而他爱人和两个孩子住在市中心的家中,地震时被突如其来的剧烈振动吓懵了,未敢从屋内跑出,急忙躲在家俱附近。据现场分析,如当时他们也向外逃跑,则十有八九会被附近楼房的砖块砸死。当这位干部全家相聚时,他感慨万千他说:"我从屋内跑出来拣了一条命,他们娘仨没有向外跑也躲过了险情,否则咱们很可能见不着面啦!"这事例生动地告诫我们:室内避震,是逃是躲需要因地制宜。

2.室外应急

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这时不要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经统计,在地震发生的那十几秒至一分钟时间内,人们进入建筑物被砸伤 的几率最大。如19年在江苏僳阳6.0级地震中,有80%重伤员和90%的死者是刚逃到门口或要进门时被砸或被压所致。要等地震危险期(约一分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这时即使家人、邻里、同学被压埋在废墟下,你还是可以抢救他们脱险的。

当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上碎块等,会飞落下来。在商店密集的闹市区,落下物更是多种多样,如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对人体的威胁相当大。住宅区的防护墙、石壁、土墙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顶上的瓦片也会飞落,烟囱也可能腰折倒塌。这些情况都要充分估计到。如果在街上行走时地震,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应该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和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向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如果地震时你在山坡上或悬崖下,这时要注意山崩和滚石,千万不能跟着滚石往山下跑,而应沿着垂直滚石流方向奔跑,来不及时也可寻找山坡隆岗、暂躲在它的背后。地震时如果你处在有毒气体的化工厂厂区,这时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奔跑,如果伤员是氯气中毒,这时不要进行人工呼吸。

地震时,室外发生的事故相当多,桥梁可能垮塌,城市人行天桥和高层建筑都可能倒塌,地基可能下陷,油库可能燃起熊熊烈火,水库可能决堤,河水、湖水、海水可能淹没房屋,每次地震都有层出不穷的次生灾害并发,因此每个人都应根据不同情况,审时度势,取灵活的应急对策。

(二)发生险情时,如何自救互救

强烈地震往往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唐山大地震时,唐山市区约80%的人员被压埋在废墟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受灾群众通过自救互救活动而脱险的。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的5.9级地震,房屋倒塌了不少,二万余人被压埋在废墟里,灾区人民迅速展开自救互救活动。结果不到2小时就将94%以上被埋的人员和大牲畜抢救出来,经过及时治疗生存率达到99.2%。

1. 自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因此这时应注意用手中、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应想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砖块、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些,保持足够的空气呼吸。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尽量想法逃离险境,如果床、窗户、椅子等旁边还有空间的话,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最好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当几个人被压在一起,而周围又很容易倒塌时,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如果周围比较稳定的话,最好像排队似的一起出来,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脱险的人把一头打了结的绳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带丢给待脱险者,等脱险者把它系在身上后,拉他迅速脱险。

无力脱险自救时,应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可能性越大。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后一个星期,在某医院的废墟里挖出40多个仍然活着的婴儿。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适应新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恐惧和惊慌,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是很有意义的。

地震中,在被压埋的期间里,要想方设法寻找代用食物,俗话说,饥不择食,此时,若要生存,只能这样做。唐山地震时这类例子相当多。例如,有个小孩抱着枕头被压在废墟里,饿极了的时候,就用枕头里的高梁花充饥,坚持到获救为止。有一位居民被压埋后,靠饮用床下一盆未倒的洗脚水而生存下来。还有一位中年妇女,渴极了的时候饮自己排出的尿,一直坚持了十多天时间,终于得救。

一般情况下,被压在废墟里的人听外面的人声音比较清楚,而外面的人对里面发出的声音则不容易听见。因此,要静卧,保持体力,只有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喊,或敲击管道、墙壁等一切能使外界听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互救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在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中曾作过统计,震后20分钟内可以救出37.55%的遇难人员,救活率可达98.3%以上;1小时内,可救出85.8%的人员,但救活率下降到63.7%以下;若2小时内还救不出被砸压的人员,因窒息而死的人数上升到砸死人员的58.6%以上。所以,救人硬当先从最近处救起,只要是在最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抢救他们。此种做法可以节约时间,减少伤亡。

近处救人要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救出一个青年,就等于增多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个医生就可以尽快医治和护理好一批伤病员。另外还要注意先救有呼声的,先救容易救的人。救人时要先呼唤,确知人还活着再下力去救,其目的与先救容易救的人一样,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形成一支强大的救人队伍。

营救他人时应先确定伤员的头部位置,使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有些伤势不重者,可帮他暴露头部和胸腹部后,让其自救脱离险境,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人。凡伤者不能自行出来的,不要强拉硬拖,应尽量充分暴露全身后才可扒出。从废墟中将人扒出来,,如果是伤者、病者,他们还没有脱离危险,即使无病无伤,如果埋压过久,也有必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流血者要及时止血,骨折者要作简单地包扎。在黑暗处呆的时间长的人,出来后要避免强光的刺激。长时间处于饥饿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给过多食物。

震后初期的抢救工作,大多取手挖肩扛。若利用工具,如铲、铁杆、齿扒、锤子、凿子、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挖到人时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点点地抠。在一些梁柱相互叠压的情况下,挖掘时要特别注意仔细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的阻挡物,对上面重物需进行必要的支撑,绝不能鲁莽行事。挖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粉尘碎物飞扬,以致误伤和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取洒水息尘的办法。

现场抢救中,力争及早除去伤员身上或伤肢的重物,立即固定伤肢,不要拉扯被压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抬伤员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体,以免造成伤员瘫痪,应用竹木床板、担架运送伤员。

(三)如何识别地震谣传

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防震减灾常识和科学分析能力,就能识别地震谣传,从而避免盲目行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识别地震谣传:

1.是否具有科学性。那些明显违反科学原理,且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的"地震消息"必为地震谣传。例如,"某月某日将在某地发生某级地震"的说法肯定是地震谣传,因为当前地震预报水平不可能对地震作出如此准确的临震预报。又如,"地牛翻身"、闰年、闰月等说法因带有明显的迷信色彩,也必为地震谣传。

2.是否符合我国地震预报规定和国际惯例。例如,"某某著名专家或研究机构预报的",这种消息必为地震谣传,因为按我国有关规定,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又如,"XX之音"或其它外国报刊报道中国某地将发生大地震之类的消息也肯定是谣传,因为联合国曾规定任何国家都无权进行跨国地震预报。

3.是否属牵强附会或盲目猜疑。例如,有人将天气变化或自然界其它异常现象说成是将要发生大地震的前兆.这类传言也不可信。

另外,当你听到地震谣传后,可以立即报告当地或地震部门,做到谣言止于智者